2020-03-12 14:28:30 公务员考试网 //tj.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交易
【导读】天津华图天津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交易发布:2020天津公务员申论怎么学习:巧用材料拿下大作文,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1天津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85610318,更多资讯请关注天津华图微信公众号(tjhuatu),天津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22-27307496,图小乔微信号:16602676507
★预约可领取2022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白皮书★
2020天津公务员申论怎么学习:用材料拿下大作文
2020年市考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开始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中的重头戏,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具有毋庸置疑的核心地位。文章写作题作为范围最广,字数要求最多,分值最高的压轴题,被众多考生成为考公路上的“拦路虎”。梳理申论考试中大作文的作答要求,无外乎四个要求:切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论证充实。但就是三四个小小的要求,却让无数好汉尽折腰。不少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特别容易词穷,而且在各个段落之间出现很多论述语言的重复。究其原因,还是缺少整体思维的引领,才会导致在写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无话可说不知从何下笔。其实,切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论证充实并不难。其关键在于,能否熟练地掌握材料阅读的技巧,能否利用材料所给的信息。
一、巧用材料,佐证文章主题
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文章的议论对象、写作对象。那么,如何确定文章主题呢?最简单直接、正确精准的方法就是剖析题干,定位关键信息。有些作文的话题明确,不需要进行解释,例如要求我们以某一内容为题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讨论,文章主题已经很明确的提供给我们了,如2019年联考真题“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制度和规则”,只需要判断题干中的观点是否正确,并围绕着该观点展开论证即可。但是,有些作文的话题比较抽象,需要根据材料进行阐释,在梳理材料的基础上,挖掘具体观点。
【例1】“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析】题目虽然给了我们明确的题目,但该题目过于抽象,单凭题干很难理解题目的立意,此时就需要巧用材料确定文章主题。通过阅读给定资料6这里的“石”,指的是文化遗产。结合整个给定资料,不难发现,给定资料都在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于是可知,我们的文章也应围绕此话题展开——漫长的历史岁月悠悠过去,只有文化遗产,向我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诉说着祖先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
二、巧用材料,梳理文章论点
文章的不同论点,即描述主题的不同角度。在实际考试中,找准主题后,我们可以从阐释含义,分析原因及意义、危害,提出对策等角度切入展开。文章观点的类型五花八门,有些作文观点内容来源单一,以对策为主;有些文章可能以对策和原因为主;有些作文的观点可能涵盖广泛,包括原因、对策、意义等。文章不能根据个人偏好撰写,更不要听信今年偏爱考什么的谣言,如阅卷倾向原因分析或对策等,文章侧重的角度不是主观的,而是要根据题干和材料确定,是客观的。需要通过审题回到材料提取相关信息。
文章写作题中分论点的提炼,要求我们在材料中寻找命题人的侧重点,材料中有关作文主题的描述是侧重于主题的含义,还是原因背景分析?是侧重于描述主题的影响,还是应对该主题可以采取的对策?因此,在阅读材料时,我们应重点关注表达转折、递进、并列、因果、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及一些高频词,这类词汇会和社会问题四要素密切相关,如教育、体制、法律法规、经验教训、监督、落实、根源、危害、关键等词,理解、分析、梳理、整理出符合命题人意图的分论点,以构成我们写作中的具体角度。作为描述主题的切入角度。在找到文章立意之后要对总分论点进行优化,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文章假大空的现象。
【例2】“给定资料5”结尾写道:“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解析】本题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在强调城乡互补发展。如何寻找更加吻合命题人命题意图的分论点对“城乡互补发展”展开论述呢?此时我们就可以回到给定资料5中尝试着寻找答案。通过阅读给定资料5,我们发现,给定资料5围绕着城市化建设的误区及正确认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展开的,相比起城乡互补发展的对策,材料更加侧重城乡互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文章的分论点可以分别强调城市文明的重要性、乡村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城乡互补发展的重要性展开。
三、巧用材料,充实文章论据
论据,即支撑论点的证据。在确立了文章主题与论点后,我们一般会在段落开头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合理性、紧迫性等进行论证。论证方式不难,和高中的议论文本质上没有区别,即给出观点,举例子、讲道理、引用名人名言。于是很多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背诵、积累各式各样的名人名言和报刊片段,然而到了考场上背诵的东西多不一定契合要求的主题、内容、观点,导致一时间脑子一片空白,不知从何写起。
其实,材料中往往隐藏着许多能够用来支撑论点的事实论据及理论论据。因为可能都是依据材料的观点所得,申论是客观性考试,正确的东西必然是雷同。所以我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留心社会热点、经典故事、数据、调查报告及新闻报道等表述以补充写作中的事实依据;也可以将材料中的名人名言、俗语俚语、领导人讲话、理论政策、客观规律、科学原理及论著文章等表述作为写作中的理论补充,不需要担心大家都这么写会导致雷同。
【例3】“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析】有关城市建设的话题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相对生疏,没有足够的了解可能会导致写文章的过程中无从下手,写出来的文章多是泛泛而谈,不能满足论证充实的要求。此时,材料中的社会热点、经典故事、数据、调查报告及新闻报道等表述就可以为我们的文章提供事实依据,将材料中对S市独墅湖月亮湾商务区地下管廊建设的具体例子加入到文章中,以具体的例子论证还天空以“无”,真正体现了老子哲学中的有无之论的深刻理念,称得上城市建设理念的典范。
天津华图微信客服
天津华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