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 10:37:30 公务员考试网 //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天津华图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1天津事业单位公基备考热点:易混考点-中共党史,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1天津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99079181 ,更多资讯请关注天津华图微信公众号(tjhuatu),微信客服网小图(18522407782),天津事业单位培训咨询电话:022-27307496
★事业单位资料包领取★
1921年7月, 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陈独秀当选总书记。
1922年月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章在中共二大上诞生。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1927年4月,中共五大纠正陈独秀的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1935年1月,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自身的问题,是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45年4月,中共七大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②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7年12月,十二月会议通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⑵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1954年人大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1956年9月,中共八大①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②大会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重申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批评了“两个凡是”。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① 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①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②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③ 发展才是硬道理,重申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⑤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建重要内容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
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②五位一体;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④美丽中国。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①主题:全面深化改革;②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③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出发点落脚点: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⑤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⑥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⑦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①主题:全面依法治国;②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核心:处理好党和法治的关系。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①主题:制定《十三五规划》;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①主题:全面从严治党;②《关于新形势下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③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两步走的战略步骤;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④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2018年1月,十九届二中全会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全会强调,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会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④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激励和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具有重大引领意义。 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依法建立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工作机构,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⑦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充实宪法的重大制度规定,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作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2018年2月,十九届三中全会①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②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着力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着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③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④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⑤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要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⑦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的必然要求。 ⑧治理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统筹优化地方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中央加强宏观事务管理,地方在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区事务,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合理设置和配置各层级机构及其职能,增强地方治理能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⑨机构编制法定化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党和国家机构法规制度,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规范和约束履职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天津华图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2021天津事业单位公基备考热点:易混考点-十九大考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