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11:27:01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tj.huatu.com/jszg/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天津华图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天津教资必知:古诗文标题8,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电话咨询图小乔:16602676507(微信同号),更多资讯请关注天津华图微信公众号(tjhuatu)。
综合素质作文素材——标题类
在我们的综素考试中,拟标题往往是题目要求的,而我们自己常常因为拟标题花费很长时间,也不见得能拟个好标题。这里笔者给大家一些标题的参考,以开拓大家的思路。
古诗文标题
1.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担心自足而不学习,担心学习了不去实践。原诗选自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其五):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子今四美具 ,实大华亦荣。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这是韩愈被贬往潮州时所写的一首临别赠诗。诗首先围绕读书求学中的知行问题提出自己的哲理性观点,接着对元十八在这方面的修养和取得的成就加以赞扬,最后慨叹自己因被贬南海 (即潮州),无法为元十八宏鸣高飞助一臂之力。通俗中见深邃 ,素朴中含深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诗歌一开始就从理性的高度入手,提出求学中的“四患”:一患读书不多,二患思义不明,三患自我满足,四患知而不行。这“四患”,是求学过程中四个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环节。其中,能否懂得多读胜于少读,主要是认识问题;对书本内容能否深刻领会,主要是方法问题;能否孜孜不倦、学而不厌,主要是态度问题;学到知识后能否付诸实践 ,主要是目的问题。在诗人看来,“知”与“行”应该是统一的,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其起点是读书,其终点是践行,而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又必须有深刻的思考和永不满足的精神,这才能成“知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由首联的言“读书”,至颔联而言“学”,于不经意之中将求知的范围予以扩大,从而包容了书本之外的各种知识。
适用主题:适用于教育,读书等。表达知识学习、知行合一等意思。
2.人家不必论富贵 ,惟有读书声最佳
释义:选自唐代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 》(其二)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当诗人忙完公事,在暮色之中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赶回家门时,只见茅舍中亮着灯光,孩子正在琅琅有声地诵读着诗文。此时此刻,诗人不禁涌起一股喜悦和欣慰的心潮,并很快由感性的激动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吟出了“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的诗句。诗人对读书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兴趣,这不是偶然的。他本人便是由苦读而中进士,再擢探花使的。在封建社会,读书无疑是仕途阶进,飞黄腾达的最佳途径。《荀子·儒效》说得很明白:“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其为学乎”;后人更进一步把这种观点具体化、庸俗化,认为黄金屋、颜如玉、稻粱菽统统都可以从书本中获得。翁承赞的读书观,未必不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包含有这种传统思想意识在内。
但是,诗人对读书特有的感情和兴趣 ,更主要的则是对读书本身的喜好。“人家不必论富贵”,便表明他的主要目标并不在于对富贵的追求。“读书声”之所以显得美好,是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乐趣,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书斋漫兴》的第一首中,他曾自豪地告诉人们:“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可见,读书已成为他的家风和特点,成为全家男女老少共同的习惯和嗜好。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样的风气下,诗人对读书声产生一种特有的美感,便很正常了。
适用主题:适用于读书等,表达要多读书,乐读书等意思。
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释义:选自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首是王安石对张籍诗的品评诗,同时道出了“寻常”和“奇崛”、“容易”和“艰辛”的深刻哲理。
唐代诗人张籍曾官至国子监司业,故称之“张司业”。他是白居易的诗友,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中坚。白居易称赞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唐代诗人姚合也称他“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世人知。”王安石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是高度评价了张籍诗,后两句则是对其创作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揭示了普遍性的规律。“寻常”和“奇崛”,“容易”和“艰辛”相对举、相比照,对比鲜明,言理深刻。
“寻常”是看的初感,“奇崛”是思后的认识。“容易”是成功后的感觉,“艰辛”是获得成功的过程。就诗创作而言,“寻常”就是看上去平平常常,无华词丽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也就是很平淡。但是这种平淡,不是平庸无奇、淡而无味,而是诗人着力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正如清代黄子云所释:“理明句顺,气敛神藏,是谓平淡。”(《野鸿诗的》) 这种艺术境界并不容易达到,宋代葛立方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韵语阳秋》) 这种诗看上去平淡无奇 ,可细味之下便觉奇崛无比。这种诗写成后好像很容易,而写的过程却煞费苦心,必经惨淡经营之劳。张籍的乐府诗具有这一特点,一切优秀之作一般地说也当臻于此境。
其实,王安石这话不仅适用于诗,也适合于其它事物。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俭朴的外表之中,蕴含在简素的形式之内,只有深思细察,才能发掘出令人目明心颤的内容。这就要能平中见奇,淡处知浓 ,常中见异。这首诗不仅告诉我们“看”问题时不能被“似”的表象迷惑,还要人们认识到“干”事情时也不要被“如”轻易而成的外观蒙蔽,而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干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情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那么容易的事,那也只能干出看去寻常而实为寻常之事,那就不足取了。
适用主题:人生、成长、教育等,表达认识到获得成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等意思。
4.一语不能践 ,万卷徒空虚
释义:意思是一句话语也不能实践,读万卷书也是没有用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选自明代周立勋的《饮酒》: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倘生羲皇前,所谈意何如?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我愿常饮酒,不复知其余。
该诗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特定对象的哲理意义。读书万卷,积累理论知识,是重要的,因为“人生处万类 ,知识最为贤;但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够指导自身的实践,因此,要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反之,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一语不能践”,那么理论再高妙、再丰富,都是空虚的、徒劳的,它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是虚幻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万卷徒空虚”。作者从现实批判中所凝聚成的这两句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度和警策作用。
适用主题:人生、教育、社会热点等。表达实践重要性等意思。
5.门前两条辙 ,何处去不得;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
释义:选自唐聂夷中《行路难》: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自从乐府诗《行路难》出现以后,世人多借此“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乐府古题要解》)。鲍照说:“男儿身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拟行路难》);李白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归去来。”唐代诗人聂夷中却不这样认识。他在《行路难》中唱道:“莫言行路难,……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这两句诗意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事在人为”、“没有走不通的路”的意思。将其视为格言、警语也能讲得过去。格言饱含哲理。
《易经》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命运不通称之为“穷”。穷则思变,要干,要突破。这不就是聂夷中诗的绝好注脚吗? 要干,要有出路 ,“全在人”。“全在人”三字,重如千钧。人是“出处”、“路通塞”的前提,“全”是关键。一个“全”字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间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被勇于攀登的英雄好汉踩在脚下,即使是穷途末路,只要艰难地走下去,莫听“行路难,归去来”的呼唤,就会有出处,就会成为坦途。只有那些懦夫才在岔道口徘徊不前,感到路难行,去不得,途不通。
适用主题:人生、教育等主题,表达要敢于自己去闯荡,发挥主观能动性,勇敢去闯荡等意思。
天津华图微信客服
天津华图微信公众号
下一篇:没有了
天津华图官方客服
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与大直沽八号路交叉口万达中心31层
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客服热线:022-27307496/022-24666550、13102121621
网站:https://tj.huatu.com/
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与大直沽八号路交叉口万达中心31层
客服热线:022-27307496/022-24666550、13102121621
网站:https://tj.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