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退出
4006-01-9999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讯 > 公告资讯 > 考试快讯

又是一年国考日,青春走向让人忧虑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军的数量自2006年以来呈爆炸性增长,今年国考的最热职位竟出现“万里挑一”的场景。“体制诱惑”下所引发的汹涌潮流,让“国考”成为绝大多数年轻精英的就业首选。  在社会就业空间被极力拓展的现实下,年轻人却执着地朝向“体制内”,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曾让人慨叹“中国病了”,然而一种病症的出现,必定有着其特有的肇因,年轻精英在现实中的人生取向,映照出整个社会在资源配置、价值引导、财富及机遇倾斜等方面的作用方向。换言之,后面几个因素直接决定了处于人生发展初期的年轻一代的选择走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下,日益活跃的经济发展环境让不少体制内人选择离开呆板的单位和波澜不惊的生活状态,谋划体制外的个人开拓与发展。最初选择“下海”的体制人,以自己的成功放大了体制外的吸引力,一度引发了体制内人群的“下海潮”。然而,二十多年过去后,选择的指挥棒开始悄然转向,迈出大学校门后,“去体制内”俨然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绝对共识。这种戏剧性的逆转,充满着复杂的内涵。体制外与体制内魔力的此消彼长,昭示出体制外曾经的活力优势日渐被体制内的特有优势所取代,这些优势包括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等,而这些,恰恰是当下人们眼中最为重视的因素及收益,也是吸引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年轻精英争先恐后进入体制的直接原因。  不能说体制外的活力已经疲软,事实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速,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增速下所产生的就业空间较以前相比也有所扩大,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财富和机遇在体制内的聚集速度也在增加,同时因为体制内所特有的保障性,又让这些财富和机遇成为体制内人士的向阳之花和楼台之月,伸手可揽,正因为如此,人才向体制内回流才形成眼下越来越汹涌的趋势。资源的丰富及利益的易得,使“体制内”如同一块磁石,将原本应均衡分布的优秀人才强势吸引过来,进而笑看“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我们为什么要去体制内?”面对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能够给出理直气壮的回答,哪怕仅仅是为了直观的“福利、安全、保障”,也足以能说服任何人。作为一块已然聚集了多数资源、财富及社会上升优势的洼地,“体制内”直接承载了年轻精英们实现自我、完善人生的梦想,而体制外的成功,却在资金优势、人脉资源、智识成本等各种势能上对个体有着太高的要求,且由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缺失,导致体制外的个体在资本的博弈、机会的争夺中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才或能达到预期的成功,而社会对青年人自主创业的支持与扶助却远远落后于应有的需求,出于一种理性人难以避免的功利考量,向体制内的奔涌自然就成了特殊环境下的特有现象。  调查数据往往是对一个社会进行切面分析后最为直观的体现。自1996年实行辞退制度以来,近十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公务员辞退率仅0.05%,人员流动率为1.25%,直到目前,公务员也是中国不容置疑的“最稳定群体”。在《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衡量“幸福”的因素除了“稳定、安全、保障”之外,这个群体所能享受到的非货币物质利益,如便宜的房价、公款吃喝、权力带来的成就感及好处,都让人无法不向往并趋之若鹜,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社会上超七成的人认为“有钱不如有权”,68.5%的受调查者择业时优先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了。  “国考”又将开始。熙来攘往的队伍中,能够挤进公务员行列的年轻精英固然幸运,暂时没能进入的人很多仍然准备来年再战。在这种执着与拥挤中,青春的走向清晰而让人忧虑。在“体制”显而易见的诱惑之下,“到体制内去”虽然扭曲却又具备合理性,只是,这种亟需改变的病态追逐却无法找到对症的药方,在年轻人为追逐“幸福”而蜂拥向“国考”这条路上时,整个社会的焦虑何尝不是在成倍增长?当一个社会的精英青年对稳定的福利保障、作为稀缺资源的权力、权力背后的诸多隐形“好处”趋之若狂而形成一种社会导向,从而失去了自主创业的激情与兴趣时,这个社会实在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职位数据

学历可报职位分布

更多

招录人数最多的职位

更多
推荐课程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免责声明:华图教育提示广大考生,请报考前仔细阅读对应职位招录要求或联系招录单位确认,本职位检索系统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登录
验证码

*新用户登录即视为注册,账号和初始密码均为手机号,可用于登录华图旗下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