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退出
4006-01-9999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讯 > 笔试阶段 > 高分经验

2014年国考申论题型年年出新规律只有一个

  近几年国考申论题目的特点是不断推陈出新,在传统的概括题、对策题、分析题和写作题的基础上不断改变问法,以尽可能达到“反套路”的目的,提高考试的考查难度。应用文写作题以其文体的丰富性和主题的不确定性,往往是出题人“创新命题方式”的首选。不过,纵然题目的问法千变万化,在国考申论中,这类题“答案来源于材料”的基本精神却一直没有变过。也就是说,它们一直是偏重概括的综合分析题,在按照综合分析的一般套路“破题”之后,直接就可以去材料中找到相应的要点。  我们来看看2011年国考省部级第三大题:  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这道题就是国考出现的一个新题型,实际上就是以宣传手册为载体,将整篇申论资料进行合理归纳编排、分析综合。  首先,我们来明确作答形式。宣传手册的四个部分已经给定,即宣传手册的章名已定,但是需要我们分节进行填充。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需要,“切合主题”,列出纲目,概括内容,分条作答,实质上还是概括题的答题思路。需要注意的是节名需要考生自拟,注意名称的规范与美观。  其次,明确宣传手册的要求,确定作答的风格。宣传手册是用来普及知识、激励行动的。所以在作答的时候既要有全面客观的知识点介绍,又要有概括抽象的理论说明,尽量做到虚实结合。  再次,分析章目要求,确定作答内容。第一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对黄河进行基本介绍;第二章“黄河与中华文明”,需要谈及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即它在中华文明的发源、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谈黄河与中华文明时,可以按历史跨度进行分类,也可以用政治、文化、艺术等进行分类;第三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根据材料5谈到了历史上对于黄河的治理,和材料2、4与6现当代对于黄河的治理开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介绍规律、历史作为、当代重任、和面临的诸多问题等进行呈现;第四章“黄河精神万古传”,需要考生对黄河精神进行概括,并对青少年如何秉承黄河精神进行指导,以体现宣传手册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内容全面,第二是形式、语言等符合宣传手册要求。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从材料中找到内容要点并得出答案: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1、黄河源流:黄河发源地,黄河流经区域,主要干支流、湖泊、峡谷。  2、桀骜风骨:黄河落差、气势、气候状况等地理风貌。  3、自然风光:黄河的生物资源、自然景色、旅游景点。  二、黄河与中华文明  1、文明的遗产:文字与王权、文化经典、诗歌、绘画、戏曲、音乐。  2、人杰地灵:黄河流域的历史人物。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把脉黄河:黄河河道变化规律。  2、历史之鉴:历史上治黄经验及教训。  3、当代之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治黄的关怀。  四、黄河精神万古传  1、精神的内涵:包容、博大、奋进、创新、勇敢、团结。  2、精神的传承:认真学习、理解、践行黄河精神。  总之,国考的创新题型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都是从材料中直接查找要点并按照一定格式写作的题目。因此,在备战国考时,首先要练好基本功也就是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其次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按题目要求作答。

职位数据

学历可报职位分布

更多

招录人数最多的职位

更多
推荐课程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免责声明:华图教育提示广大考生,请报考前仔细阅读对应职位招录要求或联系招录单位确认,本职位检索系统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登录
验证码

*新用户登录即视为注册,账号和初始密码均为手机号,可用于登录华图旗下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