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退出
4006-01-9999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讯 > 笔试阶段 > 时政热点

2016年国考申论冲刺备考:关键词分析法在社会热点中的运用

  社会热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申论材料的主要来源,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要储备,更是展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我们要分享给参加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的关键词分析法都是破解理解困难的一把利器,它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热点的理解和定位。下面是2016年国考申论冲刺备考:关键词分析法在社会热点中的运用内容详情,请考生进行参考。  一、何为关键词分析法  关键词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语句中关键词汇,以深化对语句理解与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讲,该方法有以下步骤:提取题干(句子)中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内涵及关系——得出准确结论。现举国考实例分析:  2014年国考副省作文题干写到:“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分析方法:  (1)找出题干中关键词——慢,自在有为,急不得;(2)分析关键词内涵及关系,“急不得”与“慢”是同义词,因主题是“社会心理”,所以这里的“慢”指的是心理的慢、心态的不浮躁,也就是一种慢生活(此在材料最后一段也有论述)。而“自在有为”又包括两个关键词,“自在”即内心的悠然自得,“有为”即有所作为;(3)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句话意思是:要过慢生活,从而保证生活的顺利与内心的愉悦。  二、在社会热点中的运用  社会热点即近期发生的重大或热点事件,因为其时效性、重要性、代表性等特征往往成为公职类考试考察的对象,其在申论及面试中出现的频率之高即为证明。以下将通过实例探讨其分析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马云却无意间被推上风口浪尖,“马云被逼捐”一时间霸占各大媒体头条。对此事的深入分析,就可以采用关键词分析法。  首先,找出关键词,“马云”、“被逼”、“捐”。  其次,分析内涵。“马云”是个个体,其代表的人群是社会富裕阶层或公众人物;“被逼”,强迫别人做不符合自主意识的事情,并且法律并没有要求必须如此,显然是一种“言语暴力”,也就是常见的“道德审判”;“捐”是捐款,也就是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  最后,确定观点。从“捐”入手,我们必须完善慈善机制,推动全民慈善,促进慈善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从“被逼”入手,我们必须回归理性,严禁网络暴力、语言暴力,营造文明、理性、和谐的社会慈善氛围;从“马云”入手,对于公众人物我们期待他发挥更好示范带头作用,希望他们能引导社会风尚,传递积极正能量。当然,也要尊重个人的选择和权利。  再列举一个例子,“贾玲恶搞花木兰”,从三个关键词分析:(1)“贾玲”,明星及公众人物要承担社会责任,引导正确价值取向;(2)“恶搞”,电视节目或个人为了收视率、点击率无所不用其极,恶搞、抄袭等泛滥,节目需要严审、文化产业需要规范;(3)“花木兰”,是民族英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要注意保护传统文化,延续民族英雄主义传统,挺立民族的精神脊梁。  以上就是关键词分析法在社会热点分析方面的运用。在日常复习中,华图教育小编希望考生要强化对热点的积累,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成为一个有功底、有责任、有作为的公务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在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

职位数据

学历可报职位分布

更多

招录人数最多的职位

更多
推荐课程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免责声明:华图教育提示广大考生,请报考前仔细阅读对应职位招录要求或联系招录单位确认,本职位检索系统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登录
验证码

*新用户登录即视为注册,账号和初始密码均为手机号,可用于登录华图旗下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