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退出
4006-01-9999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讯 > 面试阶段 > 面试热点

国考面试热点:“2.5天休假”不能只是“看着的风景”

空面试热点相关背景近日,湖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2.5天休假。至此,全国至少已有11个省份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但是,在这些省份中,目前仅有5个城市出台了实施细则“尝鲜”2.5天休假,绝大多数地区尚未落地。(6月21日新华网)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人民网马烨:提倡2.5天休假有其现实基础。一方面,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改革攻坚步入深水期、企业面临转型“阵痛”的大背景下,实行弹性作息制度可以激发旅游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有利于带动市场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旅游成为中国经济在调结构、促改革中的增长点和新动力。另一方面,落实2.5天休假的意义绝不止于休假和消费那么简单,其背后体现出的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善意、理解和关怀,是对劳动者带薪休假权利的落实和保障,也体现出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民心至重的执政理念。此外,2.5天休假的福利更能激起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生活和工作上的良性循环,可谓一举多得。那么,如何让这个小福利从纸面走进现实?目前2.5天休假还处于一个尝试和探索阶段,很多制度和细则都没有及时跟上和配套,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休假制度,出台更为详实的细则,为落实2.5天休假奠定制度基础,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还需要用政策落地来打碎“透明的玻璃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鼓励实行轮班制、AB岗等一些创新举措,真正让2.5天休假制度“既看得见又摸得着”,不断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然,在落实该项政策的过程中,也要谨防借休假名义随意调整工时的行为,让休假沦为一部分人的“变相福利”。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和满足群众办事需求是2.5天休假的必要前提,实质还是休假不休工,不能因为休假而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不能出现借此机会搞“偷奸耍滑”、“早退早休”的“不作为”“懒作为”。总之一句话,既要保证2.5天休假落到实处,更要保证休假合法合规,落到点上。@中国网李洪宝:休假制度尚不能完全落实,何谈休假新模式。建国后我们在很长时期内一直鼓励加班,直到1995年5月1日才实施双休日制度,至今不过20年,此后搞了春节、国庆长假,又增加中秋等节假日,节假日不断增多,尤其是推出带薪休假制度,鼓励百姓休假放松。这些制度的推出,一方面是保障公民的休息权,另一方面也是缘于观念的变化,长时间的工作不见得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而人们用休假进行旅游,可能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种对百姓与经济都有利的制度当然受到欢迎,但问题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执行到位,尤其是带薪休假制度能享受的人不多。据人社部一项调查显示,落实带薪休假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落实起来则相对较差。就是说大企业能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而中小企业很难做到,但中小企业就业人数更多,意味着中国大多数职工实际上享受不到带薪休假制度。8小时工作制尚且很难做到,带薪休假制度就更难落实了,至于“2.5天休假”想都别想了,这就是目前的现状。其实,法律制度早就有了,中国现在不缺法律,关键在于执行。休假制度也不过如此,难度在如何落实执行上。法定休假制度还需用“心”保障。“2.5天休假模式”并非仅仅是每周多休息半天的事,而是牵扯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及公民公平休假权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那种单纯的将其视为推动国民旅游的想法,未免太天真。首先,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等“普惠性”法律和政策,比落实“有条件”的2.5天休假规定更加重要和紧迫。为此,不但要严格执行国家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职工也要理直气壮地依法行使和维护权利,不但各级工会组织要当好职工行使和维护权利的“保护伞”,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也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让用人单位不敢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让违者支付沉重的代价。其次,改革举措自然有先有后,“2.5天休假模式”也不妨先行先试,但改革的方略、路线图、实施路径等,则不能走哪算哪,而是要有通盘的考虑,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最后,严格的监督机制,劳动监察部门对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不定期检查,工会方面加强对职工带薪休假权益的积极争取和切实保障,在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集体协商机制维权等政府行为切不可少。休假并非小事,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与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有关。虽然休假可以带来众多益处,但目前我国提及的休假模式仍为建议和倡导,如果要想真正落实这项政策还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实例来制定最符合国情和民众要求的政策,需要顶层设计,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加强职工休息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援助,但愿随着“猴年马月”的到来2.5天新的休假模式能够尽早“落地”。@现代金报江德斌:休假权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每一位劳动者都享有平等的休假权利,我国的休假制度,也经历过多次变革。从最初的周日休假,过渡到大小周休假,再到目前的双休日制度,总体而言是在不断缩短工作时间,延长劳动者的法定休假日。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也跟社会生产力效率提高,民众休闲愿望增强有关系。可从休假制度的落实情况来看,则呈现严重不公的状态。目前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企、外企、少数民企等管理制度规范,休假制度执行力最好,而很多民企、个体经营者的双休日制度没有做到位,部分职工仍然是一周休一天,甚至一个月休两三天的情况都大量存在。而在双休日都未能全面执行的环境下,搞2.5天休假制度,更加不现实,如果一味强行推进的话,等于是在给少数人谋福利,民众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缩短工作时间、延长休假时间是必然趋势,欧洲部分国家就是这么做的,但其属于经济高度发达、高福利国家,社会生产力效率非常高,民众普遍富裕,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较高,有现实基础和民意基础支持。而我国与其相差甚远,法律执行力太弱,经常出现政令不畅、欺上瞒下的情况,2.5天休假推动不了,也是在预期之内的事。因此,需要重新审视2.5天休假制的合理性,不能单纯为了刺激旅游经济和国民消费,就一意孤行搞单兵突进,不仅超出社会现实基础,也无法落实下去,最终沦为纸上谈兵。与其贸然推进2.5天休假制,倒不如先把双休日全面落实下去,严格审查各地的执行情况,对违规者予以依法处罚,全面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双休日逐步全面贯彻执行之后,再去探讨2.5天休假制吧。华图解析:自去年8月国务院发文提出鼓励“周五下午与周末”2.5天休假以来,这个《意见》一直饱受争议难以落实,贯彻落实过程中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实,这些质疑和忧虑,反映出对休假权公平落实的焦虑。说实话,对于周末2.5天休假,地方和单位有比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在评价是否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上。在实行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两类现象:一是本来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却以“影响”为名拒绝职工正当休假;二是肯定会影响到,却以“没影响”为由给职工全员放假。有人说,“一切假期未经法定都如同空谈”。确实,法定的假期如果不能落到实处,那么基本休假权都难以兑现,何谈公平以及弹性?之所以争议纷纷,背后仍然是切实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的民众关切。从这个意义上说,2.5天休假模式的放权探索,在“解放周末”的意义上值得肯定,但能不能被激活、能不能见实效,也有赖于具体地方和部门设计出更为人性化的细则。“如果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当被工作拴牢、被生活催奔时,休闲不啻给心灵按摩的最好方式。思想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既然2.5天休假模式迈出了“鼓励”的重要一步,那么让其成真,力促带薪休假变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不会太难。

职位数据

学历可报职位分布

更多

招录人数最多的职位

更多
推荐课程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免责声明:华图教育提示广大考生,请报考前仔细阅读对应职位招录要求或联系招录单位确认,本职位检索系统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登录
验证码

*新用户登录即视为注册,账号和初始密码均为手机号,可用于登录华图旗下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