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退出
4006-01-9999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讯 > 面试阶段 > 面试热点

2022国考面试热点:媒体造谣袁隆平逝世消息

【背景事件】2021年5月22日上午,一则消息轰动网络,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同志去世,网民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转发此则消息表示沉痛哀悼。可是随后不久,袁隆平同志的秘书发布声明,声称袁隆平同志并没有去世,现在病情严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并且希望媒体不要造谣,网友不要信谣以及传谣。一时间,造谣媒体成了众矢之的,被网民声讨,群起而攻之。承受不住巨大压力,造谣媒体发表道歉声明,表示以后一定会核实情况再进行报道,希望网民进行监督。【试题模拟】2021年5月22日上午袁隆平去世消息被证实是媒体为了争夺流量头条而造谣,针对此次媒体造谣事件,你怎么看?【参考解析】一、表明对于此次媒体造谣事件的态度袁隆平院士是为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伟人,媒体为了争夺流量头条,在没有核实具体信息的情况下,不惜造谣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让人非常愤慨,对于造谣媒体应该表示强烈的谴责。二、分析媒体造谣事件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媒体造谣事件带来的恶劣影响:(1)剥夺了公民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民法典》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媒体恶意造谣,使得民众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如果对造谣事件不加以遏制,长此以往,民众将生活在谎言之中,剥夺了公民的知情权。(2)营造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诚信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人们行走社会的立身之本,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前提保障。媒体恶意造谣事件,是不重视诚信的反映,同时也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使社会呈现出一股浮躁之风。(3)漠视当事人的权利。袁隆平院士独创了杂交水稻的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为共和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人。媒体造谣他去世消息,是对他的一种亵渎和侮辱,没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产生媒体造谣事件的原因:(1)部分媒体片面追逐流量。诚然媒体为了生存,需要争夺流量,争发头条消息。但是这并不是恶意造谣的借口,反映了媒体漠视自身的社会责任。(2)惩罚力度太低。媒体造谣事件发生后,只是公开发表了道歉声明,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补偿措施,惩罚力度过轻,使得媒体敢于冒风险进行造谣。(3)网民缺乏信息辨伪能力。媒体造谣信息发布后,网民没有加以辨别,选择无条件相信谣言,并且传播谣言,反映的是缺乏信息辨伪能力。三、针对媒体造谣事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媒体要重视社会责任。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在社会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媒体要以“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己任,要对信息加以鉴别,传播真实有效的消息。(2)加大处罚力度。对于造谣的媒体除了要求发布道歉声明以外,还要追求当事人的具体责任。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造谣媒体,相关部门要将其纳入诚信经营黑名单,并向社会进行公示。(3)网民要加强信息辨别能力。网民对于媒体报道的消息,要报以思辨的态度去看待,不要轻易的相信,更不要去传播没有经过核实的消息。【来源】图片来源于凤凰网,其余均为原创

职位数据

学历可报职位分布

更多

招录人数最多的职位

更多
推荐课程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B(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面全程协议班A(枣庄)-住宿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红领决胜A笔试全程营(枣庄)-走读

免责声明:华图教育提示广大考生,请报考前仔细阅读对应职位招录要求或联系招录单位确认,本职位检索系统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登录
验证码

*新用户登录即视为注册,账号和初始密码均为手机号,可用于登录华图旗下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