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申论热点:滤镜景点
热点概况近日,小红书因“滤镜景点”事件持续发酵被推上风口浪尖。针对有网友吐槽小红书博主发布的“滤镜景点”笔记,观看者实地探访后产生较大落差的话题,小红书通过官方公众号向用户道歉,并反思对用户决策提供的多元信息不够充分,承认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并表示将尝试推出“踩坑榜”等产品各方观点@中国消费者报:“滤镜景点”凭借虚假包装固然可以迅速提升景区知名度,带来人气与收入的双丰收,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是通过拼产品拼服务拼质量,一点一点打造出来的。而滤镜包装出来的虚构“网红景点”是功利短视行为,注定不会走远。@光明日报:百年累之,一朝毁之。一张“照骗”可能就会毁了一家景区,让从业者此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旅游业做不了“一锤子买卖”,好口碑才是真的“流量密码”,靠“照骗”出位无异于饮鸩止渴。深度解析(一)“滤镜景点”的原因: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分享信息和旅游消费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社交软件、公众号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各类滤镜和特效的加持下,一些人们不了解的、非常规意义的景点,比如一条公路、一棵树、一个店铺,也能成为“网红”。据网易数读统计,全国至少有63个城市拥有“小圣托里尼”,62个城市拥有“小京都”,61个城市拥有“小镰仓”,以及59个城市拥有“小奈良”。这种夸大,也可以说是媒介技术演进必然带来的常见现象,成为人们使用媒介的一种日常习惯。普通人,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也能将平平无奇的照片变成大片,哪怕发条朋友圈,也少不了P图的过程,在发布信息后更不会标注自己用了哪些滤镜和特效,在看到好看的图片后,第一反应是收藏作为自己的拍照指南。景区:坑人的“滤镜景点”是“唯流量”思维在作祟,流量就是利益,“滤镜景点”凭借虚假包装可以迅速提升景区知名度,带来人气与收入的双丰收。相比线下宣传模式,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可以引来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许多景区纷纷热衷于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宣传,希望成为“网红”景点,事实上,有不少靠“照骗”走红的“滤镜景点”,是某些景点或商家故意“炮制”的,通过找博主在类似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发布“照骗”来大力推介,以谋取不正当利益。博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博主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分享积攒粉丝,通过塑造类似“仙境”博取出圈的更大概率,分享流量红利。很多博主由于和商家或者景区合作,往往在推荐的时候,故意夸大其词,过度美化,误导粉丝。个人:流量就是利益,不仅商家趋之若鹜,一些普通游客无意中也在推波助澜。一些“网红景点”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当游客们的眼球被网络上美轮美奂的“网红景点”画面所吸引时,大部分人对线下真实景点的期待也主要围绕视觉上的“好看”展开,前往“网红景点”打卡,复刻、模仿出类似照片,再分享至社交平台,即为大功告成。甚至有时候人们已经发觉上当,却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不惜千方百计用软件修饰出一张美图,去自欺欺人。(二)“滤镜景点”的危害:景区:在此起彼伏的吐槽声和声讨声中,景区最终只会被“照骗”反噬,失了口碑,作茧自缚。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样不把游客当回事、只追求赚快钱的景区,毁掉的不只是自己的口碑,更会给国内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冲击。当“网红景点”推动的打卡式旅游开始流行,能否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成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就会被掩盖,浅薄虚假的“网红景点”就会大行其道。社会:偏离事实进行过度“加工”,这实际上已构成了造假,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一方面,博主分享的不实内容可能对用户选择造成误导,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社区环境;另一方面,类似行为一旦形成风气,必将与诚信社会的构建格格不入(三)“滤镜景点”的对策景区:自身要摒弃赚快钱的错误想法,要对游客抱有敬畏之心,立足长远,沉下心来挖掘自身特色,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平台:坚守多元真实、真诚互动的价值观,不断探索多元内容分发机制,避免信息错配,以更有效地方式推动人们真诚分享、展现真实的美。在搜索某个关键词时,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搜索联想词,对“避坑”等内容作更多展示;如,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另一方面,平台可以从运营管理角度对内容发布进行规范,尤其是对商业推广性质的内容进行约束,加强对内容的把关和审核。监管部门:根据互联网营销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监管等作用,加强执法,为旅游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行业协会要对从业者进行监督、规范和约束,以此形成监管合力。游客也应更加理性,要提高辨别能力,尽量从更多渠道搜集信息,拼凑出更客观的景区形象。别一看到“网红景点”就马上启程奔赴山海,做好前期攻略。对于那些非广告的用户分享,则要具体看待。有些对比图,与景深、视角、光影运用等有着更紧密的相关,它区分的是摄影者不同的拍摄技巧与艺术修养。应当承认,相同的景点,也能拍出不同的照片;相同的照片,也能看到不同的美。因人而异的技术和审美,正是用户生产内容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