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人口管理(2)
2011-12-26 16:54 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http://tj.huatu.com/ 作者:天津华图 来源:人民网第三,着力公共服务的部门衔接。管控型的人口基础管理,起始于人口登记,延展于人口统计,落实于人口管制,其业务不便于包容更为多样性的人口管理内容。这种管理依赖于行政指令,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机构运行,既不便于公民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的参与,也不便于为其他的公共事业机构开辟管理接口。目前,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人口管理需求。服务型的人口基础管理,在职能设计上,必须有利于支撑和衔接涉及人口发展的所有公共服务领域;在管理主体上,必须有利于创造行政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公民自治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格局,形成多级政府、多个部门、多元组织有效协同的综合治理体系。
第四,落实行政职能的社区整合。社会政策依托单位制度来落实,社会福利通过单位福利来兑现,人口管控借助单位管控来实现,是原有人口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造成我国社会管理领域诸多不平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又是当前实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不突破的一个基本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单位办社会”的原有机制仍然存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所谓“工厂政体”,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强化了单位制度。新的人口基础管理,必须让“单位人”还原为“社会人”,以居民社区为基本载体,实施属地管理制度,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等各种力量。
新时期人口基础管理的基本框架
按照新时期人口管理转型的基本要求,我国人口基础管理的体系框架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第一,实施人口规划。确立人口规划的行政约束力。制定并实施人口发展规划。通过有约束力的人口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救济、计划生育、外籍移民、户籍制度等社会管理长期计划。
提高人口规划指标的行政调控力。依据人口规划协调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人口规划是在特定财政能力下实现特定人口发展水平的纲领性目标,应该成为调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的基础性变量。
实施人口动态监测。运用人口规划,监测政策效果、评价行政效率、考量机构业绩。人口规划提出的特定地区特定时期人口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应成为衡量社会管理水平的主要依据。
第二,整合人口登记。整合人口登记管理。整合人口出生、婚姻、流动迁移、死亡和选举等登记管理职责,形成简约、有效、统一和动态的人口登记制度。
建立人口基础档案。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记载人口登记的数据项,以及应纳入城乡居民个人的相关基本国民权利和义务事项,如户籍、教育、兵役、婚姻、医疗、护照、计划生育、就业、纳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该档案以公民个人为单位建立,只登记基础信息,各事项的详细内容由具体负责该事项的职能部门登记建档。
形成有效的人口信息校核能力。人口的流动性,决定了人口信息校核的必要性。信息校核的技术手段,不能代替实际的人口信息校核管理。有必要在基层建立专业的人口动态信息校核队伍,为各社会管理部门提供统一的信息校核服务。
建设全员人口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用分布在各部门的人口信息,实现基础信息统一采集、专业信息分部门采集,基础平台统一建设、专业平台分散建设,基础业务统一支撑、专业事务各自完成的格局。减少和防止竞相设置基层工作机构、重复开展基础工作等问题。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天津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张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