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2-27307496 18920759139 天津分校
【导读】在城镇化进程中坚持统筹与均衡

  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可以促使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村人均占有资源,实现耕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同时,城镇化也是一个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过程,进城农民通过实现就业,可以提高收入;留在农村的农民,通过增加土地面积也实现土地收入的增值。城镇化也是城市文明向农村渗透、促进乡村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村的过程。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城镇化要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这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出现了空间规模向外扩张、产业和人口向外转移的现象,同时,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状况,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城镇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目前我国在原有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出来。城市群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的体现,城市群必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城镇化对于中国下一步经济社会的整体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近几年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城镇化发展规律、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乱象”,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超常规发展,资源与人口、城市与乡村发展失衡,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不协调,出现了“城市病”,严重影响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城市盲目扩张,耕地减少。一些城市在追求向大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的问题。出现了建高楼、大广场、大马路、大酒店、大房子,越大越洋越好,不考虑实际需求,甚至出现土地被圈占闲置和楼房空置浪费现象。城市空间过度扩张、占用耕地和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一些地方以非市场化的方式低价征用土地,高价出让获得差价收益,将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作为变现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造成耕地大量被占用。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紧逼18亿亩耕地红线。

 

  城市人口剧增,一些农民“被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推动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的。适合经济发展和人民意愿的制度安排能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否则将会起到负面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土地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出现对农民房屋的行政性强拆,强迫农民进城和强迫农民上楼。有些地方一夜之间就将农民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而包括生产生活方式在内的其他要素都不变,从而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密度过高,而部分城市管理能力滞后。上个世纪50―70年代,曾在西方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病”,如今也开始在我国显现苗头。例如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房价飙升、空气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天津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天津华图首页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主页 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张可书)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天津市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