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2-27307496 18920759139 天津分校
【导读】在城镇化进程中坚持统筹与均衡

  存在着城镇化超速发展的“大跃进”现象。城镇化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个渐进化过程。然而,有些城市把加快城镇化当作一个重要的政绩工程,有拔苗助长之嫌。有的省份提出来,城镇化率2011―2015年要从45%提高到54%,到2020年达到64%左右,要求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国家“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的规划目标。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严重违背城镇化的发展规律。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衰退,农民权益受损。城镇化发展带来城市经济的繁荣,但是,却出现了农村的凋敝,农业的衰败和农民的被边缘化。例如,大量农村青壮年群体进城,弱化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老人的养老和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现。另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批具有知识和文化的青壮年涌入城市,他们因为农民工身份,不能参加城市的民主选举活动;他们由于身处城市而没有机会再来参与村务决策和治理,流动的农民工的自主权利难以实现。近年来,有些省在农区为了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尊重农民意愿,强制性拆村并居,导致农民“被上楼”,导致农民的生活习惯将被迫改变,农民的生活负担也会相应增加,农民种地养殖更不方便。而且村改居后产生的大量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农民将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稳定。

 

  农民工的半城市化。我国城镇化人口的统计按国际惯例进行,即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 6个月,便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实际上,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真正变成城镇居民,无法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享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事实上没有完全市民化,有人称之为“半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如何为农民工提供城市生活必需的公共产品,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这是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所要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支撑城市化发展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到了极限,人口和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历史名城中的文化遗产遭受到冲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面临着“建设性破坏”,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街区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城市发展、城市建筑和城市布局趋同,出现千城一面、城市风貌雷同的现象。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的挑战。

 

  统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但是,城镇化不是搞运动,不是大跃进,它是一个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针对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把城镇化速度确定为每年0.8%,低于过去10年年均提高1.13个百分点的城镇化速度。其中的重要导向就是要总结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偏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克服以往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见物不见人、要地不要人的发展方式。中国城镇化的主体是农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城镇化进程中,从系统观念出发,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产业为支撑。在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工业化成为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进入到高级阶段,以信息技术和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相对的发展差距,这也会导致各地城镇化水平、城镇化产业动力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城镇化发展必须以一定的产业为支撑,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的繁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人口的集聚,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国城镇化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之路,即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政府财政要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投入,通过对中小城市和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建设的加快,努力实现小城镇的小城市化,中小城市的大城市化,大城市的国际化,全面实现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的均衡发展。这样可以分散人口向特大城市的流动,我国的“城市病”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现代化战略角度推进制度改革。第一,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第二,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对于进城农民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来源而又不愿意种地的农民,给予其对土地的处置权,以摆脱土地的束缚。这也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第三,建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政府向进城农民提供与市民同等的就业、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公共服务和各种福利,积极帮助进城农民在城市安家乐户。

 

  走低碳城市化之路,建设绿色宜居城市。积极推进企业节能减排,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在城市生活上,调整能源结构,减少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使用,尽量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电能等;通过合理规划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积极实行“公交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变居民原来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减少生活垃圾等带来的污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低碳目标的实现。

 

  加快新农村建设,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城镇化并不是城市人口越多越好。即使城市人口达到70%,仍然有相当多的农民生活在农村。因此,要在城乡统筹中推进城镇化,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村村通”工程,改变农村封闭落后的状况,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交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社会的延伸,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历史时期,城镇化发展要兼顾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加强城市功能向农村的辐射,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积极引导城乡对话,实现城乡和谐互动。 

 

推荐阅读

天津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从网络风波看社会组织改革

天津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打车难

天津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天津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天津华图首页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主页 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张可书)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天津市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